【社會宣導】沉浸式體驗展覽,直面愛奇兒家庭對面的《不可能的任務》!
在天使心家族2025《不可能的任務》歲末慈善音樂會開場前,觀眾會領取到一張「確診通知單」。那是進入愛奇兒家庭世界的第一步。接著展開四個體驗,親身感受家庭的日常挑戰。
每一站,都帶領觀眾更靠近愛奇兒家庭的日常,去理解他們所面對的「任務」。
▌ 第一站|閱讀障礙的世界:當文字成為迷宮
透過翻牌互動設計,當試著閱讀時,會發現文字似乎變形、跳動、重疊——那正是閱讀障礙者每天都在經歷的世界。
觀眾能親身體驗他們看見的文字樣貌;也認識 ADHD(注意力不足過動症)常被貼上的社會標籤與誤解。
我們想讓更多人明白:他們並不是「不努力」,而是需要真正的理解與接納。
▌ 第二站|三個視角的路:誰能理解「帶孩子出門」的難?
這一站,我們邀請你站在不同的位置,去看見同一條路、卻截然不同的世界。
① 照顧者的視角
在街上推著孩子前行時,那些好奇的目光與被幫助的時刻。
② 愛奇兒的視角
被推著前進的愛奇兒,看見的是混亂、陌生的世界,那是他們努力感知、卻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日常。
③ 旁觀者的視角
想幫忙,卻又不知從哪開始。那份遲疑,也是一種「想靠近卻害怕冒犯」的真實反應。
主背板上的三段動態影像,讓這三個世界同時出現在你眼前。
而一旁的「負重體驗」邀請你——抱起一個重達 50 公斤的沙包。
那是無數父母每天的日常:抱著孩子移動、如廁、入睡,十年、二十年,直到雙手再也無法承受。這一刻,你不再只是旁觀者,而是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重量。
▌ 第三站|看見手足:那些被忽略卻始終在場的孩子們
① 手足照片牆|「懂事的孩子」也需要被理解
在愛奇兒家庭裡,健康手足常常是那個「最懂事」的孩子。他們陪伴著兄姊弟妹成長,早早學會體諒與忍耐。
但在關注愛奇兒與父母的同時,誰又能看見他們的心情?
天使心家族自 2005 年起開始關注健康手足的議題。我們相信,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理解與喜歡,不該只被期待「堅強」或「負責」。
這些照片,紀錄了他們不同階段的樣貌:從童年的失落與不安、學齡期的壓力與責任,到青春期的尷尬與迷惘、成人後的抉擇與接棒。他們的故事,讓人更靠近「被看見」的意義。
② 手足金句牆|那些他們說過的話
有些話,不曾鼓起勇氣說出口;有些心情,藏在微笑背後多年。
從陪伴、壓力、羞愧、理解到成長,每一句話都真實、誠懇,來自天使心家族所服務的手足訪談。這些金句,是他們對世界最溫柔也最勇敢的傾訴。
▌ 第四站|測出你的陪伴者類型:理解之外,也回到自己
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都不同。有人用行動守護、有人用傾聽理解、有人察覺細微情緒、有人以溫暖安撫。
在陪伴愛奇兒家庭的旅程中,我們看見許多樣貌的「友好」——有的靜靜待在身旁,有的忙著張羅大小事,有的在最需要的時刻伸出手。每一種陪伴,都讓世界多一點愛。
走進《不可能的任務-因愛成真》音樂會,觀眾將不只是觀眾。在第一人稱沉浸式展覽中,你會親身走進愛奇兒家庭的世界,感受他們面對生活重量時的勇氣與渴望被理解的心。
在展覽的最後一站,透過一個LINE線上互動遊戲【陪伴者類型測驗】
讓你在體驗他們的故事之後,重新站回自己的角色思考:
「我會如何成為一個溫柔的陪伴者?」
或許,你是那盞靜靜亮著的燈;或許,你是總會出現的超能隊友;又或許,你是讓人放下防備的太陽——每一種陪伴,都是友好的一種樣子。
即使10月31日無法親臨現場,也沒關係!
將展覽呈現的測驗互動、影片與聲音片段,匯集於天使心家族 LINE 官方帳號中。 (1).png)
• 加入天使心家族LINE@ ➩ 陪伴者類型測驗
• 支持相挺➩ 愛奇兒家庭繼續走下去!
開啟屬於你的陪伴旅程,在理解中,傳遞友好。